咨询热线
13723768263
NEWS/ 公司新闻
首页  >  公司新闻  >  景观造雾为您科普景观的发展

景观造雾为您科普景观的发展

更新时间:2017-05-08浏览:1492次
 景观造雾为您科普景观的发展
景观造雾以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合适的生态和工作环境要素等为目的,在园林景点、舞台布景、休闲场所、温室、车间、矿场等领域应用普遍,深受人们青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人造雾能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使得每毫升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达到十万到五十万个,是普通都市住宅区的1000至5000倍,能有效改善人居活动环境。不仅可以在远处观赏,体会那若隐若现的神秘,小桥流水、绿树红花、云雾缭绕,心旷神怡。
“景观”一词zui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the Book Psalms)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的描述,他的这个观点也许与他的犹太文化背景有关。“景观”在英文中为“landscape”,在德语中为“Landschaft”,法语为“payage”在中文文献中zui早出现景观一词还没有人给出确切的考证。但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景观”zui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scenery)同义或近义。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俞孔坚,1987)。各种词典(Webster’s,1963;牛津英语词典,1933;辞海,1979等)对“景观”的解释也是把“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
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地植物学家Von. 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引入到地理学中,并将其解释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这与后来地理学的地域综合体的提法很相近。Humboldt提出将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人地关系研究思想的雏形。后来俄国地理学家贝尔格等沿这一思想发展形成了景观地理学派,实际上,随后索恰瓦的地理系统学说注意阐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以及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与景观生态学的的观点很接近(景贵和,1986)。景观一词被引入地学研究后,已不单只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含义,而是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肖笃宁,1998)。早期西方经典的地理学著作中,景观主要用来描述地质地貌属性,常等同于地形(Landform)的概念。俄国地理学家的贡献在于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这也为地理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交叉打下了基础。

联系电话:
0755-29464477

微信扫一扫